口述历史导读----神奇的九寨沟(下)

泽旺秀:当时我们藏族人的风俗呢,是男和女的不在一起走,我们就看到他们(游客)两个人一起走就很笑话,老年人就说他们是不是喝醉了,两个人抱来抱去地走。

  泽仁珠:就说当时我们有个口号叫保景育人,保景育人是指的什么呢,保护景观,还要培养人才。

  泽旺秀:泽仁珠就给我们讲,我们是一个管理局,就讲一些九寨沟的未来、九寨沟的发展,也讲九寨沟的保护,我们就很乐意,很接受这些事情。

  张善云:对九寨沟的人进行三项分流,第一项,有特殊管理人才的人,进入管理局班子,能够当副局长也好,当处长也好,就解决了一批。第二个就是有经商能力的人,搞旅游,通过旅游来使自己发财。第三个,就是又没有管理能力,又没有文化,又不能经商的,就养路。你可以加入养路队,巡山队,护林防火队。组织起来,人人有事做,个个有饭吃,我在第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表一篇演说,世界自然保护区委员会,当时叫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的主席卢卡斯马上在会上站起来说,九寨沟解决了世界难题。

  正文:面对九寨沟的美景,有不少投资商愿斥巨资打造旅游,前提是在沟内修建宾馆等项目。但在九寨沟83年制定的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沟内游、沟外住”, 这是保护九寨生态雷打不动的法则。

  张善云:九寨沟才开放时很粗放,大家都把九寨沟当成唐僧肉,都想通过这个地方来捞点东西走,捞点油水走,想买九寨沟的是东联集团,据说是美国的,他是看到九寨沟景观的质量很好,他想买断九寨黄龙20亿美元。九寨沟在规划的时候,就是按沟内游、沟外住,绝不允许酒店那些进入沟内,这是第一个保护措施,这个是世界上当时没有的。

  正文:坚持保护生态为第一要素,九寨沟婉言谢绝了一个又一个财神爷,迎来的却是世界自然遗产组织的工作人员。

  泽仁珠:到现场考察的卢卡斯博士也就是自然保护联盟的主席,他到九寨沟现场考察的时候,就觉得这个景观太美了,睡在地上看,躺在地上来看,很久不起来。当然他们也做了很多很好的评价,现场评价,后来回去的报告评价,我知道是他们参会人员说,九寨沟在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投票认定的时候都是全票。

  正文:九寨沟的美景征服了所有现场的考察人员,1992年,正式被接纳为世界自然遗产组织成员。1996年,被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组织正式接纳为该组织成员,九寨沟成为中国唯一的一个具有两项国际桂冠的风景区。1999年,中国实施五一、十一和春节的大长假制度,这对旅游行业无疑是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九寨沟成为国内旅游的首选 。

  李志正:它那时井喷到什么程度,完全就是参观的游客啊,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照相的、排队的,根本就没办法,就连徐世群进去,他是副省长啊,没办法。

  张善云:那天九寨沟可以说是灯火通明,为什么呢,汽车一个接一个,一个挨一个,汽车的灯射起,2000多辆汽车在55公里范围里面,大车小车(堵在一起)。第二天一看,九寨沟遍地是垃圾,海里面也是,很多漂浮东西 。

  正文:九寨沟景区是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的一个典型,其速度在国内外景区都属罕见。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景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协调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呢?

  张善云:九寨沟确确实实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原来大家说的只要人来得多,票子就多。我说票子多,但是这个是短命事情,后来局里面就研究,章小平提出来,把所有车子拦在外面,不准任何汽车进沟,九寨沟来搞这个观光车。

  正文: 九寨沟开通了绿色环保观光车;同时,启动游客限量管理,控制每天进沟的人数;实施动态保洁和垃圾及时清运;引入智能型全自动免水冲环保生态厕所和环保型车载式流动厕所,这些保护措施,在全国景区中都是首创。

  2001年“数字九寨”工程启动 ,开通网上订票、客流智能监控、智能环境监测、观光车卫星定位等多个数字化工程, 实现对世界遗产的“精确”保护,同时也为游客提供更多便利。2010年,在数字九寨的基础上,九寨沟在全国率先启动智慧景区平台。

  张善云:开拓性的保护措施,使九寨沟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但这不行,这只能是守,不是攻,真正要保护,我们还要采取主动措施,这个攻的措施是什么?研究,加强科学研究,不是消极保护。防火要防,防止游客进沟数量太多也要防,很多纪律,只准沟内游、沟外住,要坚持。但是更主要的,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九寨沟科学研究的步伐。

  正文:在科学保护九寨生态方面,九寨沟成立了科研处,并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建立“九寨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联合实验室” ,设立了九寨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成果和理念,为加强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张善云:第一个进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是九寨沟,现在很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研究、保护和挖掘,国际跟九寨沟接轨,九寨沟的沟内游、沟外住,国际上现在已经开始效仿。九寨沟的这个栈道,离地的栈道,国外纷纷效仿。九寨沟把景区的这个居民当成主人,全世界由自然保护联盟,向全世界推行,纷纷介绍九寨沟。

  正文:从1984年到2011年,九寨沟的旅游人数由2.75万人,增加到286.12万人,旅游门票收入从5.50万元增加到5.39亿元,沟内藏族居民的人均收入从270元增加到2.46万元。同时,九寨沟的森林覆盖率由建立保护区初期的42.6%(1985年)增加到现在的63.5%。九寨沟成功地实现了从砍树卖钱到看树挣钱的转变,正在保景富民道路上迈着坚实的脚步。

印开蒲:保护跟发展,永远是一个难题。

  邓一: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目的。

  苏友生:不仅看到今天,更主要的还要看到明天,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这个关系。

  泽仁珠:因为有保护,才有可持续利用。

  泽旺秀:九寨沟的保护工作是满意度最高的。

  李志正:九寨沟的出现是我们四川对外开放具有相当份量的这么一张名片。

  张善云:九寨沟自然保护的历史,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环保水平的变化,也看到我们国家对自然保护的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

  正文:从当地藏族同胞自发的原始保护,到今天景区管理局更为理性的全方位保护和开发,九寨沟近半世纪的发展历程,不仅坚持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同时又兼顾了经济的发展,不仅保了景,而且富了民。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资深专家桑塞尔博士高度评价九寨沟是“世界遗产地管理的典范”。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中国来说,九寨沟的经验,不仅是世界遗产地的典范,而且对如何有效平衡经济与资源的关系,可持续开发利用我们的生存大环境,都是一个重要的启发。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九寨沟的实践正是迈向这个目标的积极探索 。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旅游营销处)

  记者感言

  感动于童话世界背后的艰辛

  《神奇的九寨》是一部众多亲历者讲述的历史纪录片。看到和听闻众多经历者对九寨沟的种种回忆,仿佛记者亲身目睹了九寨沟近几十年的沧桑巨变。

  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看完片子才知道童话般美丽世界的来之不易。从当地藏族同胞拒绝伐木自发的原始保护到党委、政府及有识之士四处呼吁的艰辛艰难,再到今天景区管理局更为理性的全方位保护和开发。

  从以前的景区内仅有旱厕、游客需自带食物、睡车上,到今天宾馆林立、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九寨沟的开发保护完成了一个史诗性的蜕变。九寨沟近半世纪的发展历程,不仅坚持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同时又兼顾了经济的发展,不仅保了景,而且富了民。

  片中,从讲述者的语言描述中我们听到了他们艰辛的“改革”过程,让我们感知九寨沟的美丽今天原来是如此的“惊心动魄”!我们被他们敢为天下先的顽强进取精神所感动。

  同时,片中众多经历者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不仅充满了幽默的睿智,而且对过去自己所经历的苦难与喜悦也坦然面对。他们的深情解读相信一定会打动所有的观看者,激发起心中对九寨沟沧桑历史的畅想、品读。听到讲述者从采伐初期的不为人知到现在的声名鹊起,心中不禁涌动着辛酸、激动,九寨沟的发展是如此动人!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九寨沟的实践正是迈向这个目标的先驱者和探索者。

  相信《神奇的九寨》会给更多的观览者、倾听者带来不一样的九寨沟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