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之末,我和老伴儿及朋友孙德胜、李文华登上天津开往成都的列车,参加天津铁路旅行社组织的九寨沟之旅。在四川的七日里,我们游览了美丽的九寨沟及牟尼沟、乐山、峨眉山、都江堰、青城山等著名景点。四川的山山水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九寨沟是此行最美的景点。苍郁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随处可见直径一米以上的参天大树。偶见倒下的古木,从檩材、柁材,到成人两臂不能合围的“巨无霸”,无声无息地躺在森林里。有的树身跨过小溪,独木成桥构成一景;有的则腐朽为锯末状,任其自生自灭;还有的死树被放在“海子”里(当地人称九寨沟池塘式的小湖泊为海子),并摆成各种图案,供游客欣赏。除了公路和栈道,很少有人为的痕迹,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原生状态。

        九寨沟的一大特色,是有数不胜数的瀑布群。在拍电视剧《西游记》取景的珍珠滩瀑布前,游人频频按动相机快门,恨不能将自己永远融入这幻境般的美景中。由于瀑布多、流水多、阴雨多,而晴天少,九寨沟的空气湿度相当大。游人站在距瀑布十几米之外,感觉像在蒙蒙细雨之中。路边的石头上都长满绿茸茸的苔藓,好似湿润的空气给顽石也赋予了生命。这种气候造就了另一美景:山林间的岚,一种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气体。岚多生在半山腰以上,灿烂的阳光也驱不散它,这种大平原见不到的岚为九寨沟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使游人眼中的九寨沟宛如仙境。

        九寨沟有随处可见的海子,水质非常清澈,在山影和森林的映衬下,海子里的水湛蓝湛蓝的,蓝得那么赏心悦目,让游人流连忘返。我们进景区时天气阴沉沉、雾蒙蒙的,近中午忽然一缕阳光冲破云层洒在我们身上。啊,看到白云后边的蓝天了,瓦蓝瓦蓝的,这才叫蓝天啊。久违的蓝天,如同我童年时在家乡看到的一样,我忙唤孙德胜快给蓝天拍照。九寨沟的导游介绍说,著名军旅作家魏巍游九寨沟时曾题词:“自然之美,美自自然。天上人间,人间天上。”真不愧是名作家,短短16个字,而且是8个字重复使用,言简意赅,竟然将九寨沟之美形容得如此贴切!

        我问导游,九寨沟这么多瀑布,滔滔不绝的水源来自何方?导游说是雪山融化的雪水。我总觉得可能还有山泉的作用。在景区山间,常见山上流下一条条小溪,有的小溪实在太小了,远看如同一个铝壶斟出的小水流。这座山上也没积雪,这类小溪的水源应该是山泉。

        景点美不胜收,各有特色,难忘的是牟尼沟景区松林的幽静。湿润的空气中有股清新的松香味,这种气味我只在杭州灵隐寺松林间感受过,令人心旷神怡。导游讲,峨眉山上绿化率是97%,当时我还心存疑惑,上山后方感此言不虚。峨眉山上到处是树木和植被,山间小路都在两旁树阴的掩映下。乐山、青城山、都江堰等景区绿化也非常好,如此美景在北方是难得一见的。

        游览时还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晚会,有川剧变脸,有融小品、杂技于一体的节目“滚灯”,有歌有舞。当地剧团的台柱子“皮筋”的表演更是令人叫绝,他一人参加演滚灯、变脸、唱歌、跳舞等多个节目,真是演啥像啥,多才多艺。他那娴熟绝妙、幽默诙谐的表演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我的双手都拍红了。我认为这场晚会是我看过的近十场旅游区晚会中最棒的。

        随团导游将游客当亲人,导游王春迎和小姚一路上悉心照顾我们这些老年游客。在旅店相对紧张的九寨沟住宿的两个晚上,她们让62名游客住上满意的二人标间,王春迎和小姚两个姑娘却挤在一个床铺上,与一位老年游客住一个二人间。在游完青城山景区下山准备午餐时,李文华过马路不慎崴了脚,在即将摔倒的一刹那,导游小姚及时伸出援手,全力扶住了体重208斤的文华,避免了一场事故……

        此行还让我感受到四川山路的难行,有时过一座山,要走好几个“Z”字形盘山道。汽车开了20分钟,回首望去,直线距离竟然不到一公里。难怪在没有公路的唐代,诗仙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两次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

        在成都至九寨沟的公路上,汶川至茂县很长的一段路程,满目是5.12大地震的伤痕。213国道本来在江右,地震时的山体滑坡、泥石流覆盖了国道的大部分,震后从江左新修了一条公路,就是我们走的213国道。公路两侧,尤其是江右,到处是地震遗迹,特意保留下的断桥、危房不时闯入眼帘,水中还有一辆黑色小轿车,被泥沙埋住大半。路上还遇到几次小规模的山体滑坡和公路塌陷,从九寨沟回成都在过茂县七星关明洞时,那里不久前刚发生了山体滑坡,一台挖掘机正在紧张地清理滑下的沙石。明洞里也流进很多沙石,双车道的明洞临时改为单行路,直到进入成都平原,游客们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在地震重灾区,我们看到的景象是规划整齐、鳞次栉比的新楼房和各项配套设施,灾区人民安居乐业。在全国支援地震灾区重建的活动中,灾区人民的居住条件比震前跨越了一大步,充分体现了毛主席说的“不破不立”。我衷心祝愿地震灾区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作者:武清)

                                                                                                                                                                                                                                            作者:席炳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