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阿坝州理县米亚罗景区,传统节日“若木纽节”上,藏族人民庆丰收的歌声响彻天空,笑容洋溢在每张脸上。这笑容代表了收获的喜悦,更是对阿坝州旅游业2013年最好的褒奖。
当“4·20”芦山强烈地震及7月洪灾再次为我省旅游带来不利影响时,拥有入境游客源市场最有吸引力品牌资源的阿坝州,担当起了恢复入境游使命的排头兵重任。从2013年4月到11月,阿坝州为吸引入境游客,先后赴韩国、澳洲和中国台湾、澳门等客源市场进行旅游推广。开展了以“世界遗产精品游”、“感受藏羌文化”等为主题的多次旅游专题宣传活动,展现四川安全、美丽的形象。
四川旅游“黄金州”的实力再一次体现:2013,全州旅游经济逆势上扬,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2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4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8.5%和7.2%。
丰收的曲子还没唱完,发展的捷报频频传来。2013年12月16日,茂县九顶山国际高山滑雪场正式开门迎客。当天近千名游客体验了冬游阿坝的别样之美。“冬季不冷,春季不淡,四季同热”的阿坝州旅游形象深入人心。
两“不”一“同”的背后是阿坝州启动旅游“二次创业”,由单一型观光旅游向复合型文化旅游发展的精妙转变。全州旅游目的地、景区的提档升级为转变奠定基础。2013年,九寨沟县、理县创建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松潘县川主寺镇等4个乡(镇)和理县甘溪村等7个村成为2013年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汶川特别旅游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叠溪·松坪沟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旅游大项目建设成为转变的底气。仅去年,全州实施7个旅游重大项目,总投资93.0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个,总投资38.07亿元;新开工项目2个,总投资55亿元。同时,还储备了5个总投资104.48亿元的旅游项目。
从“规划图”到“效果图”,从“效果图”到“施工图”,从“施工图”到项目落地……阿坝州如同一块巨型磁铁,通过若干的项目建设将各类优质发展元素吸引过来,推动了阿坝州文化生态旅游转型升级的“换挡提速”,不断刷新着阿坝州旅游“二次创业”的加速度。
2013年12月25日,中共阿坝州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确立加快构建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雪山草地”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曾经因为交通条件制约而发展滞后的旅游优势资源,第一次放在了阿坝州全州经济发展的战略巅峰。
这是时间的选择。经过1年多的建设,2013年9月18日,阿坝红原机场正式校飞。当第一架校验飞机降落的那一刻,山坡上传来当地农牧民的阵阵掌声,这掌声中满是对未来依托机场发展旅游经济、增收致富、过上更好日子的希望。也宣告了阻碍这块美丽土地的交通瓶颈终被打破。
这是发展的选择。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涵盖红原、若尔盖、阿坝、黑水、马尔康、理县、壤塘、金川、小金等9县,拥有独特的生态资源和丰厚的文化资源。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促进民族文化繁荣,促进对外开放,促进该地区环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作用再次被凸显。
目前,一场以红原机场为中心的旅游经济圈蓝图正在徐徐展开:2014年—2016年,构建红原机场连接景区和旅游城镇的综合交通网络将架构起红原机场“一港、两城、七点、七线”的旅游发展格局。未来,剑指世界级的高原生态观光与藏羌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将是中国最美的自驾旅游目的地。预计2016年,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7亿元。
2013年末,2014年初,中共阿坝州委十届五次全会和阿坝州“两会”相继召开。打造四川生态经济增长极,加快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阿坝旅游未来的发展之路已然明朗。
围绕“生态经济”,阿坝州将突出七项重点任务。其中,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全州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构建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强力推动旅游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见效,不断创新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切实加强旅游服务和市场监管,努力提升与省旅游局的合作水平,加快“全域、全时、多元”旅游建设将成为全州发展浓重的一笔。
加快“全域旅游”的号角一夕奏响,阿坝州8.42万平方公里上鼓角连营。
——加快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旅游要素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四姑娘山景区设施,大力推进特种旅游发展。
——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加速观光游向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特种旅游转型。
——做好卓克基嘉绒藏族文化旅游区、黄河九曲第一湾4A级景区创建工作,实现草地创A“零”突破。
——积极推进基于北斗兼容系统的户外救援平台、大九寨环线智慧旅游带建设。建设全州旅游咨询服务平台。
——加大藏羌文化之旅、发现阿坝之旅等深度自驾旅游产品线路的打造、推广。强化“雪山草地”品牌,建立“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市场影响力。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阿坝州旅游业透露出前所未有的新生力量。(阿坝州旅游局 四川日报 记者 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