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受困群众亲述获救故事
两天两夜 10人被困孤岛 守望相助
讲述人:熊猫海景点获救者长生,大录乡香扎村三组村民(九寨沟管理局森林巡护和地质灾害监测员),51岁。
归途
在记者送长生回程的路上,自言“平时话几乎没得”的他,一路上话语几乎不停,记者问询时,长生有些激动。
每当提到可以与家人见面时,他都会显得很开心,语调也会比之前高上一度。
这天,已经收工的长生,和工友任贵元回到值班室看电视,一切同往常一样,并无不同。
突然间,地震了!对于“5.12”大地震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他来说,“没什么震感”,而此时生平第一次经历如此强烈振动的他吓坏了,赶紧和工友拼了命地往外冲……黑夜里,四处轰隆,唯一能感觉的是地动山塌。
此刻,让他和工友能够凭恃的只有值班室外空旷的草坝子。对于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将近9年的他来说,闭上眼都能数清这里的一草一木,长生逐渐平息情绪,安静下来。
他没有喊闹,他吓坏了,在脑海里,独自与未知的恐惧斗争。
求生
地震开始的那刻,手机讯号便见了底。
一幕幕可怕的场景又涌进脑海:担忧,远在异地的家人生死不知;恐惧,外面的世界现在怎样。
一时间,全部都成了未知!
没有什么能比立身困境更能激发求生本能。
震感稍歇,凭着对环境的熟悉,长生决定和工友靠经验走出震后“孤岛”。
两条路,上山或下山。
上山,是望不见头的原始森林,待了9年的长生也没走通过,加上山体松动,这条路危险系数很高。
下山,是距离沟口最近的地方,但一路上山塌路断,山石不停坠落,险之又险。
……
无奈,伴着强烈的余震,只有和衣无眠。这一夜,漫长无边。
受困者
从草坝子所在地日则保护站出发→经箭竹海→到熊猫海→一路往下,直至走出灾区。这是长生脑海里勾勒出的求生路线,天刚放明,长生和队友决定沿下山路走。
求生的路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尽管白天可以看见,山并没有塌。
路却并不好走,乱石荒滩里辗转腾挪,时间流逝,进程不多。
不知多久,走到了熊猫海边。
远远望见另一头——熊猫海观景台处,七八个人正在那里,看起来,也是被困了一夜,哪儿也去不了。
施以援手是目前两人决定做的事。
返程,到箭竹海取船!
船,并不轻巧;箭竹海与熊猫海也无航道相通。
拖行!
“走一截歇一截……”将船拖到熊猫海,将熊猫海被困的8人接出,再一同走回日则保护站。
守望
最令长生欣慰的是,此行熊猫海救回了路遇的8人。
获救后,长生了解到,还有另外的4名当地村民昨夜上山,目前失联。
悲伤的情绪在这十人的队伍里蔓延,本来就沉默少语的长生出于礼貌没有多问,只是默默地在户外烧起热水,把抢出的干粮提供给所有人。
煎熬……
“嗒嗒嗒”,由远而近的螺旋桨声惊破了这里寂静,大家纷纷在开阔地带挥舞衣衫,试图引起救援直升机的注意。
几经尝试,直升机无法降落,但空投下了应急物资。
几经周折,夜色逐渐笼罩。10人相互扶持,度过了被困的第二夜。
获救
8月10日,长生已经在这里度过了难熬的一天两夜。
10个人之间交流虽少,但自有默契,一同做事,一同等待救援,守望相助。
……
“孤岛”不孤,10人的安危一直牵挂着搜救人员的心。
10日中午,天气等多方面元素满足直升机救援条件。直升机第二次到来,在距离长生不足五十米的草坪缓缓降停的时候,现场沸腾了。十个人,一条心,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不停地对救援人员说着:“谢谢!”
15时20分左右,最后一批获救人员在彭丰村停机坪下机,不漏一人,10人全部安全抵达,悉数获救。
返程
下机的第一时间,长生和其余获救者在现场救援人员的帮助下,为手机充上了电。
与此同时,他借用现场记者的手机拨通了地震以来的第一通电话,亲耳听到了这么多天来最开心的事情:爱人和三个儿子都没事,家人全部安全,只是每时每刻担心他的安危。
到九寨沟管理局报到、报告灾区情况,然后请假……在返程的路上,长生很兴奋,亲人朋友的打来的电话不绝于耳,他的第一句话都是“我出来了……”
返程路上,他依旧不忘问及游客怎样了?当记者告诉他:6万余名外来游客安全转移完毕时,长生连称几个“好!”
16点30分左右,在县城,记者亲自把长生送到了回大录乡的候车点,即将看见家人的他难掩喜悦,与记者开心挥别。
出发时,长生专程打来电话:“我出发了,谢谢你们所有参加救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