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出游 做有约束的公民  


所属类别:景区新闻】  【作者:成都日报】   【添加日期:2006-10-27】   【阅读次数:64

 

  黄金周即将来临,新的一轮旅游高潮再一次考验国人的文明素质。

   9月23日,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公布了经归纳整理的、民众反映比较普遍的不文明行为表现,以及20项改正建议。这些不文明行为包括: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留脏迹等。

   仓廪实而知礼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飞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得到极大的提升。但需要指出的是,在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层面上,我们一部分同胞却表现出与社会进步不相适应的低素质。要成为对世界有更大贡献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正视这些现象和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

   公德的简单与不简单

   □青安(山东 评论员)

   随处抛丢垃圾、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等,文明与不文明,往往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有关。黄金周是社会公德的一面镜子,而公德就是这些细节,就是这些小事,都非力所不及,甚至仅在一念之间。然而,“善小”,就是文明的表现;做不到,就成了“缺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喜庆的节日中,我们不能因为简单就忽视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细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当这些细节被单个社会个体所忽视,它就会不断放大,进而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就会造成如污染环境,破坏公物,不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扰乱人们日常生活,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

   公德,看似简单,但要做好不简单。如何把简单的小事做得不简单?笔者以为,要靠他律,“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文明习惯的养成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程,需要以完善“软件”与“硬件”,控制失范行为;要靠自律,公德不是公家的事,不是别人的事,而是我们每位公民的事,要从小处着眼,让大家不仅知道应该怎样做,而且还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要有效地把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把义务和良心统一起来,使人格逐步走向完善。概而言之,提高全民的公德水准,优化社会风气,亟需从我做起,从简单做起,从今年的黄金周做起。

   也该征集公布“旅游行业不文明表现”

   □马樵(四川 职员)

   显然,征集并向社会公布“中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表现”,是意在集中这些不文明行为以便“对症下药”。

   我以为,要实现国人文明旅游的构想,仅仅盯着游客素质是不够的,须同时甚至首先关注旅游服务行业自身的素质提升。因为,只有旅游服务机构和游客在提升素质活动中互动起来,才能促使游客在潜移默化过程中,逐步克服和摈弃不文明旅游行为。可现状是,国内相当多的旅游景区景点及旅游服务机构,其自身的很多行为都带有露骨的不文明倾向:服务态度恶劣者有之,对游客实施欺诈蒙骗的现象有之,变相乃至公然坑害游客的行为有之。旅游服务机构诸如此类的丑恶现象,不但让游客在这里看不到、学不到文明行为,反使游客产生逆反心理而抱着“以恶制恶”心态,故意用糟蹋景区景点卫生等不文明行为与旅游机构作对。

   国人在出国旅游时的低素质表现,已引起很多国家的诟病与警惕。从表面上看,似乎这便是中国游客素质低下的佐证。但仔细想来,国人在境外旅游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文明现象,难道又不跟国内恶劣的旅游环境有关么?

   正人者必先正己。因此,国家不妨也开展一次征集公布“中国旅游行业不文明表现”的活动,让公众对旅游服务业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一次清理和曝光,再针对旅游服务机构所存在的问题及公众建议,提出旅游行业的文明服务措施,使这个窗口行业起好助推行为文明的示范作用。

   没有制度约束,天使会变魔鬼!

   □马廷刚(山东 记者)

   国人素质为人诟病由来已久,陋习“可以列举出一箩筐”,如何才能对症下药根除弊病,似乎见仁见智。但我认为,关键的是要从制度上规范。只有良好、规范和严格的制度,才能约束人性中的恶和弱点,否则,天使也会变魔鬼!

   学者朱学勤曾撰文指出,他有一个美国同行,教授,有个出格的嗜好:每次到中国的第一天,总是让朱的儿子陪他去软件市场,寻找中国盗版的美国软件,物美价廉,乐而忘返。朱说,我能理解甚至支持这位同行的嗜好,那些刚出炉的美国软件,如果在北美本地买,实在是太贵了,贵到连教授也买不起的地步。但私下也想:在美国的制度环境下,他能这么干,允许他这么做吗?看来美国人和任何其他民族的人一样,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一旦脱离本土制度的约束,人性中的弱点都会出现,甚至放纵,哪怕是教授。著名学者鄢烈山也有类似的例子。他说,一群西方人从罗湖出境,跟大陆人一样,见排队就插队,一点没有文明习惯;跨过罗湖桥,到香港一端入境,百步之外,人性突然大变,规规矩矩地排起队来!

   古语说得好,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与涅,俱之与黑。其实,这就是制度的力量,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制度是文化的灵魂,是一个“善的灵魂”,它能促使社会向文明化前进。而一个野蛮的制度却是文化的“恶灵”,甚至可以摧毁文化。一旦脱离制度约束,都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既然人性是普适的,是不可改造的,我们只能从制度上着力,选择良好的制度,从而最大程度地规范、约束和改造人性,从而更大程度上规避人性中的弱点。只有这样,才能给人们以心理上的舒适感和安全感;感到自己属于一个有序的、文明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协调成本很低,风险有限,人们能有在家里的感觉,周围的人都是可信赖的。在一个人生活在陌生人当中或一个有序性较差的共同体内相比较,在这类共同体中与他人交往不会觉得累。制度创造着诱发归属感的多种纽带。多数个人都会发现,这种归属感是令人满意的。

   但我们遗憾地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么是因为制度不健全、不规范,要么是制度形同虚设,根本不能约束人性中的恶和弱点,才会让这些陋习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

   要有敬畏意识

   □庾向荣(江苏 法官)

   国人种种不文明的陋习,从根子上来说是素质太差。但素质太差这顶帽子太大,无法准确地剖析真正的原因。在笔者看来,关键的原因还在于缺少对制度的敬畏。

   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在我们的身边,这个“严禁”,那个“不准”,常常是随处可见,但这些规矩往往被虚置了,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我们中的一些人从来不把规矩当回事。因此,规矩是规矩,行动是行动,两张皮,很少能够结合到一起。

   那么,规矩何以被虚置?一是不守规矩的成本太低,违反了也就违反了,从来就没有罚到他心惊肉跳的,低成本导致了违规行为的泛滥。一些人,在自己的家中什么陋习也没有,一到公共场合什么毛病都出来了,就在于他们根本不在乎那些所谓的处罚。二是荣辱观颠倒,在国人的眼里,老老实实守规矩的人,很可能被认为是不灵活不开窍的,脑子少了根弦。而对那些不守规矩的,倒可能认为是有本事。比如排队,能够插队的往往被视为英雄,再比如玩“猫鼠游戏”,能够在执法人员的眼皮底下犯点事又不被逮着就很有成就感,这种颠倒的荣辱观具有极大的杀伤力。三是国人常做逍遥派,也就是规矩是用来规范别人的行为的,而不是同样用来束缚自己的手脚的,就像光照别人的手电筒。否则我们无法解释这样的现象:一些人刚才还在指责别人的不是,一转身自己在犯同样的错误。

   因此,要提高国人的素质,还得从培养敬畏意识入手,让制度真正约束每一个人的行为,这样才能让不文明的行为彻底失去市场。

   从文化角度看游客素质问题

   □莫林浩(湖南 职员)

   中国游客素质受到指责,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实际上,中国游客在外国时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在国内同样存在,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什么这么多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了,“仓廪实”却没能带来“知礼节”呢?在笔者看来,这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这是部分国人缺乏“自我负责”意识的反映。

   在美国,人们推崇的是“个人主义”,但是这种“个人主义”并不导致自私自利,而是培养出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意识和精神。而我们的社会在权威主义、“集体主义”的影响下,个人很容易形成美国华裔学者孙隆基所说的“他制他律”的人格。“他制他律”的人格是必须由外力约束的。因为要靠他人、集体、社群来照料,所以中国人不会有真正的自我意识,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当一个人处于村落、社区、单位或组织等自己熟悉的生活范围内时,“熟人社会”对他的行为起着约束作用。一旦脱离了自己所属的社群,出游在外,到了一个谁也不认识的环境下,外界的约束减弱,个体就很容易做出一些不负责任的事情来,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等。这就是中国游客的素质不高的深层次原因。

   从文化的角度讲,培养国民的自我意识和负责精神,乃是提高国人素质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