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九环线四景区调查:青山依旧在 蜀风犹自香  


所属类别:景区新闻】  【作者:九寨沟管理局办公室】   【添加日期:2008-6-29】   【阅读次数:859

 

  ——震后九环线四景区调查

   今年是九寨沟旅游环线全线贯通10周年。
   九环线像一串项链,串起沿途几十处美景,整合成一个世界罕见的“风景超市”。都江堰、青城山、九寨沟、黄龙……个个皆是世界级的旅游景点,异彩纷呈。
   如今,一场特大地震让这串项链“断了线”。大难之后的九环线何时重振雄风?带着广大读者的关切,本报记者兵分三路,挑选九环线上4个有代表性的景点,见证四川旅游大灾之后不屈的脊梁。

   都江堰 秦风化蜀今依然

   6月14日,汶川大地震33天之后,都江堰景区大门再次打开,迎来震后的首批游客。百万张“感恩卡”回报各界援助,景区部分线路免费开放三个月……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以一种独特方式在特大地震灾难之后站立起来,如同2200多年前它的创建人李冰挺立于水患之前。
   都江堰泽被天府,始自秦朝郡守李冰。约公元前256-251年,秦昭王派李冰到蜀郡主政,开山导水,修建了抗击两千多年风雨水旱,至今使用不辍的都江堰。
   如今,在经受了历史上相距最近的大地震之后,都江堰有无损毁?天下不知多少人有这样的牵挂。

   都江堰水利工程三大主体仍好

   6月20日,细雨霏霏,都江堰离堆公园内人流如织。公园免费开放,游客自四面八方赶来。
   入园,依然是松柏苍劲,喷泉灵动,悠悠古琴声自林间飘出。惟有从伏龙观顶散落下来的青瓦,提醒人们这里曾遭遇强震的侵袭。
   由伏龙观出发,途经小索桥,游览千万亩纪念碑、宝瓶口、飞沙堰,通过堰功道,最后游览南桥广场——这是景区如今推荐的游览线路。记者见到,众多游客漫步在这条游道上。
   手中相机不停咔嚓,来自北京的游客周启荣一路走,一路用镜头记录每个细节。亲自见证震后都江堰是何模样,这是大多数游人来此一游的目的。
   伏龙观被围了起来,大门关着,周启荣透过门缝往里看。大堂内一地瓦砾,最中央的李冰塑像却安然无恙。周启荣5年前来过都江堰,如今眼前的景象令他感慨:“李冰还站着,都江堰的精神不会垮。”
   记者一路行来细细观察,发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三大主体部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水口工程都幸免于难,仅鱼嘴出现裂缝,并不影响其发挥功能。

   每天上千人“牵挂”青城山

   “看到游人们都来了,感觉景区又活过来了。”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旅游管理局市场营销处副处长姬艳丽说,现在景区重新开放后,每天游客数量在1万人以上。每天都有外省的旅行社来电询问景区详情,争当震后游都江堰的“首发团”。
   “重新开放,是想让大家看到都江堰重振旅游的决心。”姬艳丽说,首期开放的景点首先是确保游客的安全,同时又要具有游览价值。较快修复的离堆古园、安澜索桥、都江堰水利工程等,都列入了首期开放的景点之列。
   地震发生后,地处龙门山脉边缘的景点二王庙、秦堰楼等因强震受损,二王庙除大殿和二殿部分建筑结构保留外,其余均被震垮,重新开放还要等上一段时间。在青城前山,大量道观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在青城后山,泰安寺两座大殿彻底被毁,泰安古镇也遭重创。
   6月20日这天,记者看到,青城山景区还处于封闭之中。但在通往青城前山的道路上,能看到不断有车辆向山门进发。
   据介绍,经过抢修,前山的众多道观包括天师洞已经维修完了。但由于还有余震,前山暂时没有开放。最近一段时间,每天会有上千位“牵挂”着青城山的人来此。无法进入景区,他们就在山门前合影一张,观览一下青城丈人峰下挺过强震、依旧矗立的建福宫,再恋恋不舍地离开。

   二王庙古建筑群2012年恢复

   据介绍,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的重建方案已经上报,在“修旧如旧”的大原则下,文物建筑的重修将融入更多科技手段。近期目标是力争3个月内恢复开放青城前山(建福宫至天师洞)、都江堰景区、翠月湖景区。远期目标是2009年基本恢复青城山―都江堰的游览线路,2012年完成二王庙古建筑群和青城山老君阁的恢复,全面恢复景区原貌。
   虹口、龙池等景区的道路在地震中被破坏,但龙池湖等标志性景区还在。当地交通局正准备重新选线,另外开辟通道。
   据都江堰旅游局局长陈光建介绍,地震造成巨大损失,但是把都江堰建成国际级旅游休闲度假地的目标不会变,“还要实现提档升级”。
   史载,秦风大化于蜀,至汉“俗不愁苦”(《汉书·地理志》),重蚕桑,好娱乐,古风流韵至今。记者看到,傍晚6点青城大桥旁的一处啤酒广场已恢复营业,上百食客浅酌休闲,青城国际酒店、二王庙宾馆、九兴广场美食街等正喜迎嘉宾。这些不正说明蜀人的乐观与坚韧,千年未改?想起啤酒广场王老板所言,“地震都挺过来了,以后肯定会更好!”(记者 孙琪)

   江油 唐韵长存有遗篇  

   太白祠大多建筑框架仍在
   6月21日,大雨,赵兴顺像往常一样,拿着扫帚认真清扫太白祠院里的落叶和垃圾——尽管大地震以来,这里再没接待过一位游客。
   61岁的赵兴顺来这里工作五年了。大地震发生后,他和老伴在院里搭起简易住处,每天看护着祠内十几位古代诗人的雕像,同时也劝阻远道而来拜谒“诗仙”的游客不要进入。
   太白祠位于李白故里江油市青莲镇,相传初建于唐,宋时复修,屡经毁损后清朝乾隆年间重建,是历朝文贤纪念诗仙李白的重要人文景点。记者见到,在特大地震的摧残下,祠堂一侧的围墙只剩下残缺的半截,院里一片狼藉,房瓦七零八落,房屋满是裂缝,柱体倾斜。
   据记者了解,大地震后李白故居建筑群所有房屋全部拉裂,部分垮塌。5月18日江油发生余震,又造成清代建筑几乎全倒。
   但是,太白祠大门口“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挂牌仍在,祠内的楼亭阁院也基本完好。太白祠还惊险地躲过了唐家山堰塞湖的下泄洪峰,最险时洪水距它仅10米远。赵兴顺说,“大部分建筑的框架依然存在”,清理修复后还会和以前一样漂亮。
   在位于江油市内的李白纪念馆,80%以上的建筑在地震后成了危房。但是两块镌刻着李白从出生青莲,到前往大匡山求学经历的宋碑,以及太白堂中陈列的一尊李白的青铜塑像仍然完好无损。
   江油市文化旅游局局长任德远透露,李白故居和李白纪念馆的大部分房屋,将拆除重修。“重新修建的房屋不会改变唐代建筑的风格。”

   窦圌山游道下陷一米多

   窦圌山是一个整体的圌形山峰,东岳峰独处一边,而飞仙峰和神斧峰之间有一条宽约一米的缝隙。在东岳峰和飞仙峰之间,原有两根铁链相连以渡人,如今用于手抓的铁链已断,用于脚踩的铁链被绷直。飞仙峰还发生了明显倾斜。
   6月21日雨,窦圌山仍时有滑坡。石板铺成的上山游道已经完全损毁,有些地方甚至游道下陷一米多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岩寺,山门围墙已塌。峰顶的东岳殿已经夷为平地,飞仙峰上的窦真殿也坍塌了,只有神斧峰上鲁班殿受损较轻。
   山坡上,100多名工人正在加紧清理被落石和滑坡损毁的游道。据任德远介绍,已准备报请地质专家对景区的山峰倾斜度、地质情况作评估,一旦确认没有危险,他们将马上对损毁的铁链、游道等景区设施进行修复。

   李白文化遗产仍是主线

   2003年底,在江油市老君山,发现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古硝洞遗址,轰动全国。这次大地震,也使老君山的一个山头塌下去了一个角,更导致江油市的旅游业损失惨重。但任德远充满信心地说,江油市旅游的重建目标是,到2013年,旅游产业经济总量进入全省前列,建成西部旅游强市。
   目前李白故居、李白纪念馆、窦圌山等文化景点,尚处清理修复阶段,暂不接待游客,但江油市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李白文化、火药文化等内涵并未损失。“窦圌山主体的秀美景色并未更改,李白纪念馆、故居中的文物,也基本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方。”任德远说。
   据介绍,重建工程的主要布局,将以李白文化遗产和纪念体系为主线,以窦圌山-观雾山-涪江六峡文化旅游区等为支点,形成江油旅游产业的新格局。(记者 覃丹)

   平武 明代古建俱安好

   大地震之后,余震不断,6月22日下午,平武县又发生一次5级左右的余震。
   每当余震时,专职解说员孙白梅总会连蹦带跳跑向报恩寺。她在寺内已解说了8年,寺里的每一处壁画,每一座佛像,乃至每一片琉璃瓦,都牵动着她的心。
   报恩寺建于明代正统五年(1440年),面积27000平方米,为清一色楠木结构的宫殿式建筑群。寺内殿宇气势雄伟,布局严谨,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最令人惊叹的,是它的所有建筑具有蛛网不结和高度抗震的功能,被中外专家称为“明初罕见之遗构”、“独具匠心的抗震建筑群”。
   这是孙白梅为之骄傲的地方。每次为游客解说的时候,她会一再强调,“这处建筑物成功抵挡住了历史上数次大地震”。
   对于这一次特大地震,孙白梅还是认为,“报恩寺经受住了考验。”
   6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报恩寺,从大门进入,沿着钟楼、天王殿、华严殿、大悲殿,再到大雄宝殿、万佛阁,举目望去,古刹老树,基本都完好无损。一阵微风吹过,檐角的风铃叮当作响,尤其是几座大殿的主体木结构建筑,除了飞檐有几处破损之外,全都安然无恙。更让人称奇的是,刻有皇帝圣旨的两块丈多高的石碑居然毫发无损。
   不过,地震还是留下了它的印痕。在孙白梅的指引下,记者注意到,山门左侧的一处建于明代的八字墙已经有一半倒塌,而作为报恩寺一绝的总面积达40多平方米的明代壁画,也出现了多处破损和翘壳的情况,几尊佛像也不同程度受损。
   尽管灾情不严重,平武县文管所所长苏洪礼还是痛惜不已,“几百年传下来的宝贝,不能毁在我们手上。”震后他一直在四处奔波,一是找钱,二是找修复技术。在他看来,报恩寺外部建筑受损不重,但有“内伤”,尤其是壁画恢复难度太大。如果要恢复部分屋顶受损的椽梁,难度也很大,现在楠木非常稀缺,“完全是论斤卖”。
   好在有清华大学的对口援助。学校已经派来了专家组,对报恩寺受损部位进行调查,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修复方案。“无论困难再大,我们一定要把它恢复起来。”
   苏洪礼有多年修缮报恩寺古建筑的经验,他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秘密:新烧制的琉璃瓦可与几百年前的旧瓦一模一样。他说,此前为了更换寺里受损的琉璃瓦,他已经和当地一家砖厂成功地研制出了烧制琉璃瓦的技术,能够保证烧出来的瓦无论从颜色还是形状,都与几百年前的瓦一模一样。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他们曾先后数十次进行试验,“铜粉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最后烧制的2000多匹琉璃瓦,单价高达每匹100元。
   苏洪礼说,“修旧如旧”的难点在于壁画与房梁,但无论怎样,我们有信心恢复古寺的原样,“把每一片瓦都恢复原样”。(记者 梁现瑞)

   九寨沟 水静山幽天更蓝

   四川旅游看九寨。世界关注九寨沟。
   作为一颗最不受人间污染的 “珍珠”,一个绝美的 “童话世界”,地震后它的情况无疑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对此,四川省旅游局局长张谷有一句话:“只有九寨沟的旅游起来了,才标志四川旅游的重新崛起和复苏。”
   地震后,由于山体多处塌方,九环线一度全程中断,九寨沟难于进入。尤其是从都江堰经汶川、茂县、松潘的西线,至今还未通车。而经江油、平武的东线,也存在着平武南坝一带的多个隐患点。
   九寨沟县旅游局局长坤玉成说,全面恢复九寨沟旅游的具体时间,目前还无法确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消极等待。”九寨沟县旅游业人员正抓紧时间,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6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九寨沟县旅游局时,意外发现会议室已经变成了一个临时教室,20多个人将不大的空间挤得满满当当。
   “CanIhelpyou?”从教室内传出的声音判断,里面正在上一堂英语课。自6月13日以来,九寨沟县旅游局开始了每天两个小时的集中学习,内容不仅包括英语,而且还有普通话、行政执法能力等,共四门课程。为此,局里还专门从成都请来了专业老师。“一直要持续到市场全面恢复的那一天。”
   作为全省最繁忙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九寨沟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超过250万,而旅游管理部门——县旅游局只有20来个员工,为此,一年四季忙得团团转,连开会都难得到齐。所以旅游局这次借震后“空闲”启动了集体学习。而下一步,还将对县内92家宾馆中的上万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强化学习。
   坤玉成说,由于景区本身完好无损,只要外围交通恢复,旅游市场就会很快得到恢复。“抓住机会学习是不错的选择。”
   6月24日下午,记者前往九寨沟内实地考察,只见景区内空无一人,汽车就如同一条鱼,轻快滑行在整洁的景区公路上。一路上水美山静,五花海、珍珠滩、镜海的水面蓝莹莹的,令人沉醉。更令管理人员惊异的,是栈道上长出了蒙茸野草。这表明10年来天天接待大量游客的九寨沟,在“歇息”后生态进一步恢复,正变得更绿色更美丽。
   还有喜讯传来。据张谷透露,目前除了正加速打通各条进入九寨沟的道路之外,还大力打通“空中通道”。下一步将对九黄机场进行扩容,加快机场的第三期扩建,让乘客运送量从每年的170万人提升到280万人。(记者 梁现瑞)

   延伸阅读

   地震之后,我省精品旅游线路总体完整,九环线上主要景点九寨沟、黄龙景区基本未受损。峨眉山-乐山大佛也基本未受损。都江堰-青城山、卧龙景区只是局部受损。全省旅游产业布局未受到根本性的影响。
   四川的旅游灾后重建规划已经开始,振兴将分三个阶段:一、从现在起至今年底,开展“四川人游四川”活动,轻灾区力争达到震前水平。二、明年开展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全面推广性恢复四川旅游。三、2010年及以后,旅游市场全方位恢复,重塑完美旅游形象。
   地震也形成了一些新的特色旅游资源,例如地震遗迹等,包装策划后可能成为新亮点。
                           (来源:成都日报)